航天强国相关受益概念股梳理分析!
航天强国相关受益概念股梳理分析!
“航天强国”战略推动商业航天与航天装备产业链进入爆发期,政策明确“十五五”将航空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预计2030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7.8万亿元,覆盖卫星制造、火箭部件、航天电子、空间服务等全环节,技术壁垒与国家任务订单的确定性,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逻辑。
个股梳理分析
1. 上海沪工:子公司沪航卫星是华东唯一商业卫星总装基地,深度绑定千帆星座,具备500公斤级卫星总装能力,2025年卫星总装订单同比增长,技术适配低轨星座批量制造需求,在商业卫星产能环节卡位关键。
2. 航天长峰:子公司航天朝阳电源为低轨卫星供应高功率模块电源,技术耐-50℃至高温极端环境,是卫星能源系统核心供应商,2024年卫星电源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%,受益低轨星座能源需求爆发。
3. 中天火箭:在固体火箭耐烧蚀组件领域形成技术壁垒,独家供货航天科技关联企业,同时拓展太空垃圾清理装置等新兴领域,2025年航天部件订单增长,技术向商业化应用快速延伸。
4. 国机精工:国内航天特种轴承市占率超90%,覆盖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及卫星太阳能帆板轴承,2024年航天轴承营收增长40%,高可靠性技术壁垒支撑业绩长期增长。
5. 航天科技:业务涵盖运载火箭、卫星、载人飞船、空间站全产业链,承担95%以上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关键部件研制,2025年火箭发射服务订单增长,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。
6. 中国卫星:航天科技集团核心上市平台,主营卫星制造与应用,2025年“鸿雁”低轨通信星座组网加速,卫星制造订单放量,技术与资源优势驱动业绩高增长。
7. 航天智装:提供卫星姿轨控系统、星载计算机模块,子公司轩宇空间是国内最大宇航级SoC芯片供应商,技术应用于北斗卫星及低轨星座,2024年宇航电子业务营收增长50%。
8. 航天环宇:主导星载天线、航天器结构件研制,参与北斗导航、嫦娥探月、载人航天等国家工程,产品应用于天宫空间站、火星探测,2025年深空探测部件订单增长。
9. 上海港湾:深度参与“吉林一号”“吉利未来出行星座”项目,客户覆盖长光卫星等20余家卫星总体单位,2024年卫星地面工程营收增长40%,受益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。
10. 达华智能:拥有3个高轨卫星轨位资源,覆盖全球通信需求,合作中国移动、欧洲及新加坡国际巨头,2025年卫星通信服务订单增长,轨位资源构筑稀缺性竞争壁垒。
11. 航天电子:航天电子设备核心供应商,惯性导航、测控系统配套火箭与卫星,2025年航天产品营收占比超80%,技术延伸至商业航天领域,订单随发射任务放量增长。
12. 康达新材:航天结构胶核心供应商,产品用于火箭箭体、卫星结构连接,2024年航天胶营收增长35%,耐高低温、强冲击性能适配航天极端环境需求。
13. 中兵红箭:超硬材料(立方氮化硼刀具)应用于航天部件精密加工,提升火箭发动机叶片加工精度,2025年航天工具订单增长,技术向商业航天制造场景延伸。
14. 光威复材:碳纤维应用于火箭箭体轻量化,T700/T800级碳纤维市占率领先,2024年航天碳纤维营收增长40%,成本优化推动商业航天领域应用放量。
15. 高德红外:红外成像技术应用于航天器遥感与健康监测,产品用于卫星载荷、火箭状态监测,2025年航天红外设备订单增长,技术适配空间探测需求。
16. 鸿远电子:军用MLCC陶瓷电容器适配航天电子系统,耐辐射、高可靠性能突出,2024年航天电子元件营收增长30%,深度绑定航天装备产业链。
17. 菲利华:石英玻璃制品用于卫星光学窗口、火箭喷嘴,2025年航天石英产品营收增长45%,耐高温、高透光性优势显著,受益航天装备升级周期。
18. 万泽股份:高温合金叶片应用于火箭发动机,产品寿命超3000小时,2024年航天合金营收增长35%,技术适配商业火箭动力系统需求。
19. 华力创通:导航与仿真技术服务航天任务,北斗芯片、模拟系统支撑卫星测试,2025年航天技术服务营收增长40%,技术向商业航天应用快速延伸。
20. 钢研高纳:高温合金材料(如GH4169)用于航天发动机,市占率超60%,2024年航天合金营收增长40%,材料性能支撑航天装备长期迭代需求。
总结
航天强国产业链的核心逻辑是技术壁垒+订单确定性,卫星制造、火箭核心部件、航天电子为三大核心赛道。投资需紧扣“政策落地节奏(如低轨星座组网进度)+技术商业化进度(如商业火箭回收、卫星应用场景拓展)”,优先布局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、核心材料/部件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。长期来看,商业航天规模化发射与航天装备国产化升级将持续驱动板块增长,技术领先、客户粘性强的标的有望在产业爆发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以下是非常好用的选股公式,欢迎试用验证
